你還記得金莎巧克力嗎?

「哇~是金莎!」 如果你是七、八年級生,聽到這句廣告詞和那首耳熟能詳的「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」英文老歌旋律,應該會勾起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吧。

閃亮的金箔紙包裝、一口咬下層層酥脆的口感,曾經象徵高級、浪漫與節日儀式感的金莎巧克力,陪伴我們走過童年與青春,也是情人節最受歡迎的高級巧克力首選。

金莎巧克力(Ferrero Rocher)誕生於1982年,由義大利知名的費列羅食品集團推出。費列羅成立於1946年,是全球第三大巧克力製造商,旗下還有Nutella、健達等知名品牌。金莎以「層次豐富的口感+高貴外型」讓人印象深刻,一顆巧克力中,結合了榛果醬、威化餅、巧克力以及最中心的整顆榛果,再加上外層金色包裝紙和透明盒設計,不僅滿足了味蕾,更精準地打中「送禮市場」的心理需求。

Rocher是法文中岩石的意思,和金莎巧克力獨特的外形很搭。

80年代金莎在台灣市場初推出的那時,它的定位非常明確:它不是給你日常吃的巧克力零食,而是「高級的送禮巧克力」。每年情人節、母親節、聖誕節,甚至畢業季,送金莎都是熱門浪漫的送禮選擇。

品牌搭配當時的廣告策略,打造出一系列非常有記憶點的電視廣告 — — 「哇~是金莎」在這句驚呼和經典的英文配樂「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」不斷洗腦下,營造出一種浪漫、又具有儀式感的氛圍。讓收禮者感受到:你不只是收到一盒巧克力,而是收到了一份至高的心意。

當年的金莎還有個引爆市場話題的創舉,就是將一顆顆金莎巧克力變成「金莎花束」。在情人節超受歡迎,也成為婚禮中常見的小禮物或裝飾。這套品牌行銷一路操作下來,金莎幾乎與「浪漫」畫上了等號,成為台灣送禮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
即便過了40個年頭的今日,金莎仍是台灣巧克力市場的前三名。不過根據2022年的資料,金莎巧克力已經從龍頭跌至第二名,第一名被明治取代。

看似穩固的巧克力王者,也面臨著瞬息萬變市場的三大挑戰。

第一,是品牌形象的模糊

金莎的售價在今天的巧克力市場看來早已不算精品,品牌為了獲得餅更大的大眾市場,它的品牌定位也從高端送禮轉向日常零食,原有「高端送禮」的品牌印象慢慢地被稀釋,甚至在Dcard上還有為了”情人節收到金莎是否該生氣”這樣的爭論出現。

當金莎變成了「架上就能買到的日常零食」,那份「精緻、浪漫、專屬」的價值感自然也隨之降低。

第二,是高端巧克力市場的競爭白熱化

不只像Godiva、Lindt等國際精品巧克力強勢進駐台灣,本土品牌也逐漸嶄露頭角。像福灣、畬室、Cona’s妮娜等品牌,以精緻製程、產地可溯原料與在地故事為賣點,加上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得獎,逐漸獲得高端消費族群與年輕人的關注。相比之下,金莎這些年缺乏話題感與創新,逐漸在這個族群中「失聲」。

第三,是消費習慣的轉變

近年健康飲食意識抬頭,消費者對糖分攝取更為敏感,而金莎偏甜的口味就成了致命的缺點。甚至在台灣從2022年起,由於添加超過5%的植物油,連巧克力三個字都被迫拿掉了。產品好吃但不健康,成為了品牌發展的雙面刃。

這些因素,讓金莎面臨一個核心問題 — — 它是否已經從「高級巧克力」轉變成「大眾零食」?而這樣的轉變,短期看雖然讓銷售數據穩定,卻可能在品牌長期經營上,造成品牌價值的流失。

金莎失去了高級巧克力的地位,在大眾巧克力這個品類裡又看不到新的策略來吸引新的年輕族群,僅靠過去累積的品牌資產,金莎終將面臨品牌老化衰退的危機。

那麼,金莎如果想重返消費者心中的「高級浪漫代名詞」,該怎麼做呢?

  1. 我認為首先必須在產品上做升級,原料升級、提升可可比例、甚至直接推出更「高級版的金莎」來和現有的金莎做區隔。
  2. 在行銷上可以參考Godiva 經營品牌的策略 :將品牌進行分級經營。在百貨通路保留最高等級的商品「精緻禮盒、限定口味、情境包裝」等高端形象,同時保留適合日常消費的簡約版本,或與其他品牌聯名推出平價系列商品,滿足不同市場需求。

定位要明確,消費者對你才會有清楚的印象。金莎應該重新區隔品牌線,保留它「特別的禮物」這份累積多年的品牌價值。

否則未來可能,消費者的心情會從「哇~是金莎!」,變成「蛤~是金莎?」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